知与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要不断寻找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效协作模式,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产学研用不同主体、不同区域乃至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技术进步取代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企业要在创新联合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熟悉市场行情、掌控技术熟化和产品量产环节等诸多优势,努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而通过市场手段引领创新联合体迈向技术链的高端。
瞄准国际前沿和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以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在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我省科技实力和水平。
优化科技资源整合方式,全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已成学界公认最有效率的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最突出的优势是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功效,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当前,要不断寻找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效协作模式,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产学研用不同主体、不同区域乃至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技术进步取代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在具体实施中,要进一步强化协同意识,以高度合作的精神和姿态争取相关各方的支持。地方政府应以更加积极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对各类创新联合体加以引导,以有效举措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支持。企业要善用市场机制,以经济手段筹组社会上的各类科技资源,使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本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找准自身在创新联合体中的位置,聚焦并提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科学和技术问题,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努力以科学上的新发现提供解决各种难题的新思路,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技术链与产业链的融通对接。这既是创新资源有效整合的基本路径,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一环,更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总量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提升创新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成为当前科研管理十分重要的课题。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增强研究探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研究和开发目标。从我国和我省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一流大学、一流的研究机构,更需要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只有企业掌握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更有力地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根基。
用好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双重优势,优化科技资源整合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一般来说,竞争性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其科技资源可完全按市场机制进行调配。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破除人员单位所有、设备仪器部门控制、经费分配条块分割等弊端和藩篱,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自主流动、设备仪器共建共享共用、科研经费按研究能力和成果效用划拨等。政府部门要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长远目标规划、战略资源系统布局、重大科学和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宏观布局和调控,防止出现过于追求眼前成果的短期行为和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对于重大产业技术、事关社会公众利益的共性技术、涉及国家安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则需着力发挥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协同攻关。可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以市场机制选择研发单位和研发队伍,以竞标的方式确定并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有效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创新主体技术水平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确保在良性竞争中展现创新活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
通过创新联合体借助市场的力量整合科技资源,企业应强化主体意识和超前意识。市场机制既是竞争机制,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内部的竞争,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提升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企业作为最了解社会需求的创新主体,应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创新过程中中试和产品量产环节最重要的参与者,要在项目的立项和研发等阶段发挥主体作用,更大程度地实现与社会需求对接,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企业要在创新联合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熟悉市场行情、掌控技术熟化和产品量产环节等诸多优势,努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而通过市场手段引领创新联合体迈向技术链的高端。
企业以市场手段整合社会上的科技资源来提升创新能力,既是其创新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和强化的有效举措,也是创新联合体发展壮大的重要驱动因素,还是创新联合体中高校、科研院所部分潜在科技力量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当代技术创新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经济投入,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推动产业升级的往往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而更多的是庞大的技术簇系。打造这种体系化的技术优势,需要大规模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攻关。科技领军企业要引领创新联合体向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以持续开发的系列技术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应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为众多中小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为诸多高校、科研院所拓宽研究领域。
企业对科技资源整合的重点,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力资本与仪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匹配结合。这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先决条件,也是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从根本上说是人才驱动。企业高强度的经济投入,不仅能为科技人才带来较高收益,还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研发的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对创新目标的设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探索成功率。
瞄准国际前沿和市场需求,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
瞄准国际前沿和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既需要高强度的经济投入改进技术装备水平,也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措施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还需要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主攻方向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长期坚持执著地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目标设定上,要瞄准国际前沿,关注市场需求,从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的把握中制定研发战略,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实力,吸引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配合跟进,并在实质性合作中做强做大创新联合体。要加强产学研用各方的深度合作,着眼市场需求,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结成紧密型的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协同攻关,充分挖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潜力,充分释放其学术积淀和技术积累的能量。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接续,推进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相互支撑、协调并进。从具体实践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结成紧密型的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用各方系统协调发力,项目立项、研发、中试、量产各环节就会渗透融合,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售后服务、产品改进也会更有序地高效衔接。各创新要素一旦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创新体系在动态演化中将会形成技术研发的继起机制,进而持续不断推动系列技术开发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这方面,我国高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以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实质就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机制。技术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置于经济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要加快各个领域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集中力量致力于本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做强并完善自身技术链,助力产业集群形成体系化的竞争优势。要发挥创新联合体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各自专长,在基础研究中超前布局,在引领性技术研发中早做准备,在配套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方面发力,致力于原创性成果的探索,进而以体系的力量全力扩展技术链和产业链,扩大技术的辐射范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以经济收益反过来支持技术的深度研发,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会上的科创机构,要在延长技术链条、丰富成果转化路径、推进实验室技术熟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拓展技术的作用空间,努力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调控力度,用好引导性资金,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引技引智,以高精尖技术和众多实用技术的应用,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王岳森 作者系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