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包化肥蕴藏最先进技术-环球微速讯

2023-01-16 23:02:09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文/叶迎春

1937年2月5日,南方小年。位于南京长江北岸的永利铔厂一片欢腾,中国第一包肥田粉(硫酸铔)诞生了!


(相关资料图)

洁白的硫酸铔晶体像雪花一般,给即将到来的春节平添了喜庆气氛。侯德榜在他的住宅,宴请参加永利铔厂建设和开车的外国专家。范旭东和好友登上当地的最高建筑,纵览全厂景色,远眺大江东流,豪情万丈:“基本化工的两翼——酸与碱已经一齐长成,中国化工将展翅翱翔。”

“惟有中国人自己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力贫弱,战乱饥荒连连,农民“终岁勤动,不得一饱”。而英、德、日等列强凭借掌握的合成氨技术,大力发展硫酸铔(“铵”当时音译为“铔”)生产,国力迅速增强。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对化肥(俗称“肥田粉”,主要成分是硫酸铵)的需求量很大。然而,在旧中国,化肥无法实现自产。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化肥。英、德等跨国公司,则垄断了中国化肥市场。1924至1933年,中国进口硫酸铔1500多万担,价值8400余万两白银。“漏卮之巨实堪惊人。”

怀揣拳拳救国之心,范旭东一再向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呈文请命:“仍愿以当日创办碱业精神,为中国创办氮气工业。”未果。

1914年,范旭东先生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公司。1924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企业——永利碱厂。品牌以“红三角”作为标志。“红三角”牌纯碱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获得了1926年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金奖。酸和碱是化学工业之两翼。创办一座制酸厂,是范旭东思谋已久的计划。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认识到建设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基础的重要性。而英、德公司的真实目的在于长期垄断中国化肥市场。谈判耗时近两年,没有丝毫进展。

范旭东说:“中国要办基本工业,惟有中国人自己来,资本和技术固然极难,必须‘知难而进’才能打胜,这个省悟是激励永利同仁毅然肩负重任的原动力。”

1933年11月28日,“鉴于内外情势不容再事观望”,范旭东呈请实业部由永利公司集股自办,获得批复,限于动工后两年半建成。范旭东很高兴地说:“政府的目的,在启发中国的化学工业,……我们同仁本着良心的驱使,毅然决定排除一切困难,把这民生国计相关的基本工业,从虎口夺了回来。就国家全局上说,这当然是有重大意义。”

“综合考虑,择优而行”

1934年4月8日,侯德榜率张子丰、章怀西、许奎俊、杨运珊、侯敬思共6人赴美洽谈硫酸铔厂设计合同、设备采购及人员培训事宜,并开展学习考察。

范旭东设法筹措资金、完成厂址勘察后,着重解决最困难的技术问题。为了确保铔厂建设质量,他专门派侯德榜等人赴美学习制酸技术和订购设备。侯德榜出国前,范旭东与他长谈,嘱咐侯先生“必须从质量、速度、价格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而行”。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不要日本货,“不能贪小利而失了民族大义”。

此前数月,侯德榜奔波于津、上海、南京三地多方考察。

在爱国华商、纽约华昌贸易公司总经理李国钦的帮助下,侯德榜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侯德榜深思熟虑:铔厂的设计,必须自成系统,完整合理;引进技术也完全立足于国情,并不是照搬外国的成套设备;技术人员培训紧贴生产需要,保证日后生产能够完全由国人自主管理。他经过综合考察,最后确定由氮气公司进行设计监造。经过与氮气公司的艰苦谈判,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哈伯法”生产工艺,设计费用最后减至10.2万美元。这比欧洲公司提出的设计费节省一半多。

1934年7月12日,侯德榜代表永利公司和美国氮气工程公司签订了硫酸铔厂委托设计合同。铔厂设计规模为日产合成氨39吨、硫酸120吨、硫酸铔150吨、硝酸10吨。同时,“国防所需而为本厂能力所能准备者”均附带筹备,永利仅支付少量费用就获得了六大类产品的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外国商人私下勾结牟取暴利,侯德榜将国外设备采购全部委托李国钦的华昌公司进行。他们总体上坚持优质、快速、廉价的原则。侯德榜和李国钦始终坚持原则:不向日本厂商发询价函件,决不买一件日本货。

为了设计工作审慎周密,范旭东将博山、长沙煤样寄到美国,用作设计参考。侯德榜要求对水质、焦煤和硫磺等原料标准,概以最差值计算,不得套用美国厂家的原有图纸,并组织办事处的全部技师对700张图纸逐一进行审查核对,确保无误。1935年初春,铔厂设计任务基本完成,比预想的时间大为提前。

“中国稳居第一”

1934年7月25日,沈生记营造厂的施工队将永利硫酸铔厂第一根基桩扎入江边的荒滩。一场中国化工史上精英人才、一流公司的大会战开始了。

沈生记营造厂、基泰工程公司、上海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新金记、陈康记、何顺记……范旭东挑选的合作伙伴,都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公司。

工地上汇聚了上千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热火朝天、紧张而有序。

1934年9月18日,范旭东特意选择国难日在江边办公室举行了简朴的仪式,将这一天定为永利铔厂成立纪念日,勉励同人勿忘国耻,全力兴办实业以救国。

1934年12月,四所专家楼落成;趸船及永利号铁甲轮抵达码头。

1935年2月1日,美国氮气工业公司专家白斯脱一行抵达南京,范旭东亲自送他们入住专家楼。

1935年2月23日,傅冰之先生到卸甲甸临时代理永利铔厂厂长职务,现场指挥施工。

1935年5月,永利在国外订购的机器设备陆续到厂,次第安装。

1936年3月24日,侯德榜圆满结束在美工作后回到祖国。他立即上任永利铔厂厂长兼技师长,接手工程最紧张阶段的施工安装、备料试车工作。

1936年9月,焦气厂、压缩部、合成部、精炼部次第完工;至12月中旬,锅炉房、硝酸厂、硫酸铔厂、凉水塔、江边深井等全面建成。共完成生产建筑面积12865平方米,安装大型机械设备25台(座)。

“遥望到一带江岸,绵延千公尺,蝉接着无数雄巍的建筑物,连云江面,气象万千……”

永利铔厂1934年动工,1937年2月5日产出中国第一包肥田粉,用时仅两年半,可谓奇迹。铔厂规模和一流的人才、技术令中外瞩目,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曾经到许多国家建设过同类工厂的美方顾问托马斯感慨:“在工程进展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中国稳居第一。”永利铔厂是中国现代化工的起源和典范。南京永利铔厂的建成,是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由近代化工走向现代化工的里程碑。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